依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。图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为离心泵的工作原理。叶轮内的液体受到叶片的推动而与叶片共同旋转。由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﹐使液体由中心向外运动﹐并获得动量增量。在叶轮外周﹐液体被甩出至蜗卷形流道中。由于液体速度的减低﹐部分动能被转换成压力能﹐从而克服排出管道的阻力不断外流。叶轮吸入口处的液体因向外甩出而使吸入口处形成低压(或真空)﹐因而吸入池中的液体在液面压力(通常为大气压力)作用下源源不断地压入叶轮的吸入口﹐形成连续的抽送作用。离心泵使用范围广﹐运行安全可靠﹐结构简单﹐体积小且维修方便。但一般离心泵不能自吸﹐起动前必须在泵和吸入管路内灌满液体﹐需要在吸入管的进液端装一单向阀。能自吸的离心泵结构较复杂﹐效率较低﹐只在特殊需要的场合使用。
简史 离心泵的制造和研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。1754年﹐瑞士数学家L.欧拉导出叶轮式水力机械的基本方程﹐奠定了离心泵设计的理论基础。但到19世纪50年代为止﹐离心泵的生产和技术并未获得重大进展﹐这是因为活塞泵能满足当时的技术要求﹐效率比离心泵高﹔当时的原动机(蒸汽机)转速低﹐离心泵的优点不易发挥。19世纪末﹐出现了可与离心泵直联的高速旋转的感应电动机﹐离心泵开始迅速发展﹐并很快地在许多领域中取代了往复泵而成为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泵。20世纪70年代﹐全世界每年生产的泵中﹐按台数计75%左右为离心泵。
分类 离心泵有多种分类方法。 按液体流经叶轮的流动方向可分为径流式和斜流式(又称混流式)。在径流式离心泵(图2a 径流式和斜流式离心泵 a径流式b斜流式 )中﹐液体沿轴向进入叶轮﹐并转为沿径向流至外周﹔在斜流式离心泵(图2b 径流式和斜流式离心泵 a径流式 b斜流式 )中﹐叶轮中的液体流动方向介于径向和轴向之间。 按泵的壳体形式可分为蜗壳式和导叶式。蜗壳式离心泵(图3a 蜗壳式和导叶式离心泵 a蜗壳式 b导叶式 )有一个流道截面积逐渐扩大的蜗壳。导叶式离心泵在叶轮外围装有若干固定导叶片的导叶体(图3b 蜗壳式和导叶式离心泵 a蜗壳式 b导叶式 )﹐因结构紧凑﹐大用于多级泵。蜗壳和导叶的作用是收集从叶轮内流出的液体﹐并把大部分速度能转换成压力能。